【资料图】
土地、基本粮食作物、种业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持续突破,有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在吉林省,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集聚科研力量,研发区域适宜性的梨树模式、大安模式等模式样板,深入开展黑土粮仓科技会战专项行动,夯实压舱石,守好大粮仓。
“腊七腊八,冻掉下巴”,是东北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记者在“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大安示范区大安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看到,中科院东北地理所的科研人员仍如往常一样在田野中搜集数据。
2021年3月,中科院启动“黑土粮仓”科技会战。集结了中科院内部的34家研究所和院外的89家单位,共同组成了一支会聚各专业1400余人的科研力量,有针对性地探究黑土地“变薄、变瘦、变硬”问题。2021年,“黑土会战”大安示范区成立,科研人员应用脱碱三号、磷石膏、秸秆和风沙土等材料,研发土壤改良技术、探索出以选用耐盐碱良种为支撑,辅以密植高产栽培技术、侧条精确施肥技术等配套良法为保障的“良田+良种+良法”的“大安模式”,目前已经在吉林西部推广700余万亩。
落实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农业强国要求,科研人员用好、养好黑土地的目标更加坚定。在开展理论研究,实现黑土地保护利用成果的有效应用及大面积推广的同时,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进一步加快推进种业振兴,目前,中科院东北地理所通过分子设计育种与传统育种手段先后培育出“东生”系列大豆新品种31个,分别满足高产、优质、高脂、早熟和耐盐碱等需求。“东生”系列大豆推广面积占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的五分之一,耐盐碱大豆新品种“东生118”被列为吉林省主导品种。
[白城新闻网编辑|苗金明 复审|赵翠丽 终审|贾涤非]
(责任编辑:贾涤非)经济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