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刘德江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一、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2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依法监督和民主监督下,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落实省委省政府“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部署,以实施“生态强市”、建设“一城三区”为抓手,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市经济社会呈现稳中向好、稳中有升发展态势。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左右(预计,同比下同)。其中,一产增长5%、二产增长9.5%、三产与去年持平。
(一)农业生产稳定提升。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粮食生产再获丰收。统筹推进整地增粮、以水保粮、科技兴粮“三大增粮行动”,粮食产量达到113.15亿斤,实现“十一连增”,创历史新高。畜牧业不断发展壮大。深入实施“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洮北德信育种场扩建、洮南启元泰富种牛繁育科学中心等重点项目有序推进。肉牛饲养量突破70万头、增幅全省第一。集群效应持续扩大。加快农业“十大产业集群”建设,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45户,产值达到100.5亿元。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8户、联合体3个。新建标准化棚膜园区7个,棚膜经济达到18.5万亩,总量全省第二。庭院经济发展到25万户、23万亩,规模全省首位。人居环境切实改善。继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清理农村道路2.2万公里、村内沟渠0.6万公里,整治农户庭院14.3万个、迁移柴草垛1.5万个,清理生活垃圾61.5万吨、畜禽养殖粪污109万吨,全市农村卫生环境保持干净整洁。
(二)工业经济运行平稳。深入开展工业企业精准服务活动,着力推动工业经济稳定运行,1-11月份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1%,居全省第2位。预计全年增长10%左右。加大助企服务力度。开展“服务企业月”、工业稳增长攻坚等专项行动,有效破解企业生产难点、堵点问题,三一风电、益海嘉里等50户企业产值超亿元。推动企业升规入统。密切关注升规培育库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把握统一报送升规有利契机,集中解决企业申报升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力争全年累计报送新升规企业15户。助推民营经济发展。深入实施“专精特新”培育工程,大力推动“小升规”,持续推动创新创业,积极应对新冠疫情影响,全力推动民营经济平稳发展。全市现有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4户,市级“专精特新”企业25户。成来电器成为白城首个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深入落实服务业发展“22大工程”,不断推进服务业提质增效。挖掘消费增长潜力。开展“1·8消费节”“爱购白城 约惠98”等消费券促销活动,累计拉动消费2.2亿元。指导美团外卖平台开展“美团外卖消费节”活动,拉动餐饮消费1275万元。举行“后备箱集市”“美食节”等夜晚消费活动,客流量累计达到85.8万人次,销售额实现1315万元。举办第七届汽车展览会,销售汽车312台,销售额实现3662.8万元。完善物流配送体系。制定《白城市城乡物流高效配送项目实施计划》,全面推动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配送体系推广建设工作,选择经济条件较好、农村青年多、产品有特色的村屯设计高效配送环线,建设运营服务中心和定点超市,推动周边村屯棚菜、杂粮等特色农产品采购销售。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嫩江湾5A级景区创建、敖牛山风灵谷、城四家子古城遗址公园等重点项目扎实推进。辽吉省委旧址纪念馆建成,填补了吉林西部红色教育基地空白。全域纳入吉林西部“冬捕经济带”规划政策支持范围。向海乡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举办查干浩特帐篷节、洮南消夏啤酒节等文体旅特色品牌活动22场,参加总人数超过10万人次。冰雪季接待游客30万人次,冰雪消费超过2500万元。
(四)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坚持“项目为王”理念,深入开展项目建设“三年攻坚”行动,1-11月份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1%,预计全年增长15%,稳居全省第一方阵。扎实推动项目建设。全年累计开复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184个,超年初计划8个,牧原400万头生猪、东方电气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安大牧业白羽鸡1000万只自动化养殖园区等85个项目竣工投产。绿电产业园区建设取得新进展,总投资40亿元的吉电能谷铅碳电池、总投资5.4亿元的吉电绿电10万千瓦风电场项目开工建设。“陆上风光三峡”开建300万千瓦,洮南向阳二期60万千瓦风电、镇赉架其10万千瓦风电储能平价发电等项目建设完成。“氢动吉林”在大安启动,投资63亿元的吉电股份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开工建设。上半年,我市获省政府固投增速排名奖励100万元,四个县(市)各获奖励70万元。扎实开展招商引资。聚焦资源优势、产业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叩门招商、专题招商。各地“一把手”累计“走出去”招商39次,“请进来”招商95次,共对接企业85户,洽谈项目72个,32个项目实现签约,签约金额774.1亿元,创历史新高。扎实抓好项目谋划。围绕“补链、强链、建链”,突出重点产业、优势资源,科学论证、筛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谋划项目169个,总投资额2058亿元,年产2万吨黄原胶项目、年产30万吨柠檬酸项目开工建设。28个“5+3”产业项目顺利实施,通榆天能风电塔筒、三一零碳智造产业园实现当年开工建设、当年竣工投产。
(五)财政金融形势趋稳。财政运行较为稳定。坚决落实留抵退税等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1-11月份,共为市场主体减负13亿元,减负规模为去年的6.8倍左右。同时,努力应对政策性减收及疫情叠加等因素影响,1-11月份全市地方级财政收入降幅30.3%,预计全年下降34%左右,收入形势与全省基本保持一致。金融存贷款余额稳步增长。1-11月份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完成1223亿元,增长13.9%,贷款余额完成786亿元,增长5.2%。
(六)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推进各项民生实事落实,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抗击新冠疫情。防控体系、扑火队伍、核酸检测、集中隔离和医疗救治“五个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白城中心医院、传染病医院2个定点救治医院共设置床位1002张,全市重症救治床位、可转换重症救治床位均达到医院救治床位总数的10%。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创新建立部门信息比对网、驻村监测网、基层排查网、“一村一员”专岗网和巩固脱贫成效观测点“四网一点”防返贫动态监测体系,坚决守牢返贫致贫底线。新建产业项目52个,就业帮扶载体发展到41个,带动12万脱贫人口增收。发放小额贷款1.2亿元,增量全省首位。积极推进居民就业。坚持把就业优先战略贯穿经济发展全过程,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2万人。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市新建11所普惠性幼儿园,大安市建成全省唯一公立普惠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提升民生保障能力。曜阳养老服务业中心正式运营,5个社区综合养老服务项目基本完成、18个农村孝老餐厅投入使用。完成社会救助提标工作,发放救助资金4亿元。加强公共卫生服务。在全省率先推行覆盖所有乡镇、社区102家基层医疗机构的“智医助理”项目。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向个人全面开放,建立档案145万份,开放率达到93.6%。脱贫人口医保动态参保率达到100%。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1341项政务服务事项纳入新版全流程审批系统实现“一窗受理”。改造老旧小区33个,建设城区供热“一城一网”。扩建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可达10万吨。安全生产、信访维稳形势保持稳定。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广播电视、妇女儿童、残疾人、老龄、气象等各项事业稳步推进。
2022年,全市有效应对疫情影响和经济下行双重压力,经济社会发展“稳”的基础进一步夯实,“进”的态势进一步显现,但在计划执行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发展动能不足,一产稳定但增量有限;二产总量偏小,拉动乏力;三产比重大,占地区生产总值50%以上,但规上服务业在库企业户数少、规模小、贡献率低。二是市场主体发育不足,新增市场主体数量下降7%,重点监测企业减产面达60%;三是财政增收压力加大,土地出让遇冷、土地指标交易低迷,叠加留抵退税政策兑付等多重因素,财政收入大幅减少,“三保”压力加大,等等。对此,我们将在下步工作中,坚持靶向施策,创新工作举措,着力加以解决。
二、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任务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关键之年,也是白城撤地设市而立之年。按照市委七届五次全会总体部署,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安排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5%左右、增加值增长1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7%左右;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基本同步。在实际工作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生态强市、建设“一城三区”,大力实施“一三三四”高质量发展战略,落实、落细、落好各级稳增长系列举措,锚定全年目标,尽锐出战、跳起摸高,必保“开门稳”、力争“开门红”、全年稳增长,全力以赴确保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保持全省第一方阵。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6个方面工作。
一是筑牢农业发展基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保障粮食安全。持续实施“改地增粮、以水保粮、科技兴粮”三大增粮工程,创新开展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挖掘释放粮食增产潜能,扛稳维护粮食安全重任,打造盐碱地等后备资源综合利用“白城样板”,全市粮食产量稳定在120亿斤阶段性水平。打造产业集群。全力推进“十大产业集群”建设,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一体化、全链条、精深化发展,加快30万吨柠檬酸一期、飞鹤2.4万头奶牛4万吨奶粉、天意杂粮食品深加工等项目建设进度。推动吉林梅花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深化农村改革。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进“三权分置”改革,力争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达到610万亩。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力争试点村达到76个。推进国家宅基地制度改革,完成通榆县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国家试点验收。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硬化、美化、绿化、亮化、净化“五化”水平,打造25个乡村振兴典型村。
二是夯实工业主导地位。强化“工业主导”原则,推动工业经济赋能升级。推进产业升级。以农产品加工、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三大支柱产业为抓手,重点打造主粮、肉乳、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大力发展以风力、光伏发电为主的清洁能源产业,全域布局风电、光伏开发产业链条;积极推动风电装备从大部件配套向关键零部件生产延伸。全市谋划工业项目45个,力争工业项目投资增长20%,位于全省第一方阵。强化升规培育。密切关注东方电气、凡瑞重工等重大项目建设进程,推动达产项目早升规,着力挖掘新增量,力争新升规企业15户。加大吉林梅花和福佳科技申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力度,力求实现新突破。深化助企服务。开展“三进一服”“万人助万企”等活动,建立“企业有求、政府必答”机制,梳理企业问题清单,一企一策、一抓到底。继续开展企业家培养工程,为域内企业家充电输养,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升市场竞争能力。
三是提升投资拉动质效。突出“项目为王”理念,打好三年项目攻坚收官战。加大项目推进力度。充分发挥各级项目服务中心作用,开展“四比四提”竞赛,坚持逐月逐季“赛马”,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提速、提质、提效,全年计划实施5000万元以上项目187个,产业项目占比50%以上,必保新建“5+3”产业项目31个。重点抓好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等项目建设。加快“陆上风光三峡”建设,新开工风电光伏项目200万千瓦,力争“光热+风电光伏”项目全容量建成并网。推进华润天然气掺氢项目,力争在全国率先试点,加快打造“中国北方氢谷”。加强项目谋划深度。滚动谋划亿元以上重大项目200个左右,其中近期谋划相对成熟、可用于招商项目100个;高质量包装专项债券项目100个以上,60%以上达到推前期和可申报程度。提高项目招商精度。坚持精准谋划、精准推动、精准服务。积极争取专项债等项目,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围绕资源优势,招引头部企业,建链补链延链。主动拜访域内重点企业,扶持企业发展,促进以商招商。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30%左右。
四是提高服务业发展质量。聚焦“扩量提质”目标,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挖掘潜力弥补短板。加快万华家居、京东冷链物流园等45个重点项目建设。谋划招引中高端服务业项目,满足更高消费需求。推进城乡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启动现代物流园项目一期。培育近规企业升规入库,加快推进镇赉磐岳环保科技公司升规,填补行业空白。推动消费快速增长。把握时间节点,开展节庆促销,精准投放消费券,有效激发消费活力。举办汽博会、家电节等活动,促进大宗商品消费。深化成品油专项整治,扩大油品销售。打造美食街区牌楼,鼓励夜市开办,促进夜经济发展。发展全域生态旅游。推动特色旅游品牌化、整合式发展。全力支持嫩江湾创建5A级景区。重点推进向海旅游综合开发、敖牛山风灵谷、查干浩特景区等项目建设。继续举办“草原湿地文化体育旅游节”和“冰舞鹤乡”文化体育旅游节双品牌节事系列活动。开展冬季冰雪捕鱼季、渔猎冬捕文化节等冬捕经济发展推广系列活动,加快推进“冬捕+”项目建设,全力打造吉林西部“冬捕经济带”。
五是加强财政收支管理。坚持“质效并重”方向,努力提升财政保障能力。强化税收征管。加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大项目纳税情况监控,努力实现应缴尽缴、应收尽收。紧盯土地指标入库情况,加快推进土地指标交易、国有资产处置、土地出让、出让入库工作。优化财政支出。树牢过紧日子思想,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守住“三保”支出底线。防范化解风险。紧盯财政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苗头性、趋势性问题,织密“铁丝网”,化解债务风险,确保财政平稳运行。鼓励新成立的能投、建工、交投、农投等国有企业广泛参与市场经营,积极为财政做贡献、为政府解难题。
六是坚决守住民生底线。紧扣“以人为本”主题,扎实办好各项民生实事。实施“十大民生行动”。落实落细留工扩岗、瀚海励学、“一老一小”、健康呵护、爱心扶困、幸福便民、快乐健身、百姓安居、路网提升、学校布局优化“十大民生行动”。抓好重点群体就业。进一步健全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强化城镇调查失业率监测,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提升民生保障能力。稳步提高城乡低保标准。持续开展“情暖万家”“圆梦大学”等慈善活动,救助困难家庭300户。推动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坚决落实疫情防控“二十条”和“新十条”,抓好老年人疫苗接种,做足医疗救治准备,尽最大努力守护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加强卫生健康体系建设,支持中心医院创成“三甲”,力推中医院异地新建。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努力提高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推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建设,新建公办幼儿园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办好排球、马拉松、速滑等全民健身赛事。全面推行安全生产“必查制”,持续提升监管效能。深入开展“双拥”活动。全面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广播电视、妇女儿童、残疾人、应急、老龄、气象等各项社会事业。
[白城新闻网编辑|苗金明 复审|赵翠丽 终审|贾涤非]
(责任编辑:贾涤非)经济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