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呈现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壮丽史诗​ ——《百川汇流:各民族是如何走到一起的》出版 每日头条

2025-10-27 18:35:06 来源:紫牛新闻


(资料图片)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近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编著、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百川汇流:各民族是如何走到一起的》(简称《百川汇流》)正式与读者见面。该书从中国国家博物馆浩如烟海的馆藏珍品中精选出近百件承载着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记忆的文物,以“百川汇流,中华一家”为鲜明主线,全景式、实证性地展现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的波澜壮阔历史进程。

该书由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领衔,组建作者团队,并由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院院长陈煜担任执行主编。全书上起远古时期文明孕育阶段,下至新时代以来“中华民族”概念正式写入宪法的重要时刻,共56篇文章,涉及石器、玉器、金银器、钱币、陶瓷、玺印、丝织品、石刻、碑帖、文书、档案等多种门类的近百件文物,通过对这些珍贵文物的多维度解读,系统展现出各民族间由松散到紧密、由多元趋向一体,逐渐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赖、密不可分的强大认同,让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认识中华民族起源、形成和发展的演进规律。

作者团队基于深厚的学术积淀,将严谨考据转化为通俗的语言。从史前时期的大三棱尖状石器、河姆渡骨耜中解读中华文明的起源,在秦汉时期青铜量器、“中国大宁”瑞兽博局纹鎏金铜镜中展现大一统格局的奠基及人们对国家安宁的向往,自魏晋南北朝时期万岁千秋神鸟画像砖、马头鹿角形金步摇等文物中解读南北文化的密切交流与互鉴,透过隋唐五代时期的北庭都护府残文书册见证西部边疆的开拓、巩固与发展,于明清时期的《东宁陈氏番俗图》册和《皇清职贡图》卷中展示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服饰文化和生活场景,利用近现代《镇南关大捷图》、西藏人民抗英的武器等文物揭示各民族在危难时刻“生死与共”的命运纽带,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喀什市第一次全国基层选举时的选民榜、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草案表决票中见证各族人民如何进一步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可以说,这本书真正实现了“让文物说话、让历史发声”。

同时,书里配有大量精美的文物图片,加上详细的解说文字,使得读者在欣赏文物之精美的同时,进一步了解其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全彩印刷的近百幅高清大图纤毫毕现:红山玉龙、人形青铜灯、“单于和亲”砖范、合背“永通万国”铜钱、北庭都护府残文书册……一些文物即使在博物馆也难得一见,本书皆以博物馆级标准呈现,让读者足不出户,即可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中华文明深度游。这些穿越时空的物证,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最坚实的历史锚点,见证了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文明基因。

通讯员 徐蓉晖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臧磊

标签: 最新资讯